医护风采|谷城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方秀云:24小时在线医生
“我父亲病情危重时,方医生一直守在病床边观察病情,反复调整呼吸机的参数,直到他的舒适度更好,第二天她又准时出现在门诊……”一位慢阻肺患者的家属满含眼泪回忆父亲的抢救经历,感谢谷城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方秀云总是忙前忙后救治患者。
在患者心中,方秀云是“24小时在线医生”。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或午休时间,只要接到患者求助电话,方秀云都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答,更常常因抢救患者错过饭点,忙到深夜才回家。
“医生的时间,本就该属于患者,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对此,方秀云淡然一笑。
从青葱年华到不惑之年,方秀云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谷城,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近来,一位患者家属将绣着“医术高明见奇效精心护理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主管医生方秀云手中,以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原来,患者余奶奶(化姓)因肺部病变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较差,咳嗽、呼吸困难日益加重,十分痛苦。
去年3月,余奶奶在省城大医院住院期间,检查确诊为“肺腺癌合并肺部感染”。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余奶奶感觉天都塌了,深深地陷入绝望之中,并要求放弃治疗,听天由命。当年5月,患者因肺癌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极度不适,无奈到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抢救治疗。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咳嗽、呼吸困难明显,在高流量氧疗下血氧饱和度最高达80%。
患者及家属深知病情严重,要求医生做姑息治疗,等待死亡的降临。主管医生方秀云对患者详细了解病情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治疗理念,认为患者并非无可救药。
方秀云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只要有一线希望,尽百分百努力,她耐心与患者及亲属沟通,建议采用合理的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患者在精心施治一周后病情明显好转,咳嗽、呼吸困难日益减轻,血氧饱和度在普通吸氧状态下提升到95%,患者迎来新的生机。经过2个月的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余奶奶肺部恶性肿瘤得到了明显控制,患者家属对此直呼奇迹。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余奶奶的儿子特地制作一面锦旗送给主管医生方秀云。
类似经历举不胜举。从医十六载,方秀云始终以“解决疑难重症,提高患者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患者转诊率”为目标,将“精准诊疗”刻入职业信仰。2017年,方秀云赴省城大医院进修学习并将先进技术带回科室,率先引入高流量氧疗技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让许多患者告别夜间窒息风险。
作为一名科室管理者,方秀云以身作则,积极协助科主任优化诊疗流程,不断鼓励科室同事外出学习,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培训。面对疑难病例,方秀云总是冲锋在前,主动承担风险最高的操作。
2022年岁末,随着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条措施落实落地后,方秀云与全科同事们连续奋战3个月,成功救治20余名重症肺炎患者,她自己却因过度劳累感染新冠后,未及时医治留下了慢性病症。
“方主任没有爱好,她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班!”科主任余景伟曾这样调侃。
“医疗技术没有天花板,只有不断突破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作为呼吸介入亚专业学科带头人,方秀云始终坚守在技术创新应用的前沿。
2024年,方秀云积极开展无痛气管镜检查,让患者从“谈镜色变”到“安心入梦”;大力推行床旁肺功能检测,方便危重患者及时完善肺功能测定;床旁气管镜随时需要随时检查,使重症肺炎患者的气道管理更安全、高效。
“以前要去三甲医院才能做的检查,现在在县医院就能解决!”患者的一声声赞誉是对方秀云及亚专业学科建设的肯定,更加印证方秀云是敢啃硬骨头的开拓者。据统计,县人民医院呼吸内镜室年完成手术逾600例,不断拓展新业务、新技术,尤其是无痛气管镜的应用,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业务量持续攀升。
方秀云坚守门诊、病房与内镜中心“三点一线”,用仁术托起生命之重,以创新点燃希望之光,在守护呼吸疾病患者康复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医者的担当。方秀云多次被医院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师”“十佳青年”“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内科第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