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感染防控知识
为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切实降低疫情发生和流行风险,有效降低院内感染风险,现就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感染相关防控工作提醒如下:
请继续严格落实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蚊灭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清洁消毒隔离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1.控制传染源:
(1)对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急性期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隔离病区、医护办公室、值班室等安装纱门纱窗,配备电蚊香液,患者使用蚊帐。
(2)患者常规检查尽可能在床旁进行,因检查外出时,患者应穿着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建议使用防蚊驱避剂。
(3)解除隔离标准:
基孔肯雅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者,可以解除隔离。
登革热患者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均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实验室内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人对CHIK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2)防蚊灭蚊措施:在医院内尤其是患者居住的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区域,配备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液等物理防蚊工具;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蚊电孳生地清理,清除积水(如花盆托盘、下水道、垃圾桶旁等),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在蚊虫活动频繁时段(如清晨、傍晚),对病房及周边环境进行化学喷洒灭蚊(选用卫生杀电剂,如拟除虫菊酯类)。
(3)清洁消毒:
基孔肯雅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均可灭活病毒。
患者出院后执行终末消毒,患者使用过的蚊帐用至少500mg/L含氧消毒剂浸泡、清洗后,方可重复使用。
(4)医疗废物管理: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后按照规定路线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及时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泄露导致蚊电滋生或病毒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1)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在接触患者时,需穿长袖工作服、戴口罩、手套,避免被蚊虫叮咬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脱去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防止交叉感染。
(2)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防控知识,告知其在住院期间配合防蚊措施,避免外出被蚊虫叮咬,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不必要的探视,指导家属在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减少交又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管理科